
在汪清县东光镇东兴村,“东光·乡亲直供”的农产品品牌已在海内外打响。仅三年时间,东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3000元增加到42万元,32户、42名贫困人口实际受益。村党支部书记吴春梅每天带领村民赶制装饰花卉,查看草莓、西红柿长势,配发农产品,忙得不亦乐乎。
“从2016年开始,我们在‘汪清东光党建’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党员‘助农为乐’栏目,并专门注册微店帮助农民销售村里农产品,在线下建立‘东光镇电商服务中心’,借助党员的信誉和号召力销售农产品,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后来,我们继续发挥党员带动服务作用,党员下班后变身‘快递小哥’,免费把客户订购的商品送到家门口,带动了全村人发展电商的热情。”吴春梅说。
如今,像东兴村这样集体发展电商的村屯在我州如雨后春笋。截至目前,全州有6个县(市)获批“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占全省1/3,全州4个国贫县全部纳入;6个县(市)纳入“省级电商试点县”;6个镇、31个村获得省级示范镇、示范村,其中贫困村16个,占比51.6%。建立2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4个省级电商“双创”示范园区,14个省级电商示范企业。近三年,我州共争取国家、省级电商扶持资金1亿多元,初步解决了农村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的启动资金问题。
今年4月,超市业主李文英接触到和龙市新研发的电商平台“金达莱丝路”,并成为车厂村电商村级服务站站长。依托 “金达莱丝路”与邮政建立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体系,李文英的超市全部改“车销”为“网销”,当日下单进货的日常商品次日可到货,且商品类别繁多、更新快,村级服务站替代了传统超市,车厂村村民从此过上了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的生活。
和龙市利用“金达莱丝路”电商网络,解决了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难题。建成64个集代购代销、代存代缴、代收代发、劳务宣传、小额取现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身的村级服务站,实现贫困村、边境村及旅游村全覆盖;延吉市建立三级服务体系,实现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汪清、龙井、图们等贫困县以国家级、省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推进县乡村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目前,全州有6个县(市)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汪清、图们正在建设中。建成1200余个村、镇电商服务站点,初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了基本保障和基础支撑。
几年来,我州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不断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渠道,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到我州投资兴业。全国首个“农村淘宝中心产地仓”落地延边,目前月均销售大米80余吨;“农村淘宝”“蚂蚁金服”等项目落户敦化市,2017年村淘服务站交易近12万单、2000多万元;阿里的全国农产品溯源“满天星”项目落地延吉,在淘宝举办“朝鲜族网络美食节”,短短三天销售200多万元;京东珲春馆、延吉馆、龙井馆等建成并运营,20个名优特产品、77款商品上线京东“延边馆”;龙井与苏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实训店和“中华特色馆之延边馆”推进农产品上行。据统计,我州已在天猫、京东、邮乐购等平台设立了11个延边地方馆。全州共建立264个村级开犁电商服务站,累计完成农资销售6000多吨。
与日益壮大的农村电商产业配套发展的还有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近年来, 我州不断致力于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阿里巴巴·延边菜鸟物流网络服务中心”建立运营,开启了农产品智能化集配新模式,各县(市)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初具规模。(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