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珲春市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距日本海仅15公里,坐拥珲春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圈河口岸、沙坨子口岸4个国家级口岸。过去因对外通道受限,曾被称为吉林开放的“口袋底”。如今,随着中俄珲马铁路国际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行,珲春已跃升为东北亚能源、资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重要中转枢纽。
近年来,延边持续推进口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外贸新业态。2024年,全州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447.24万吨,同比增长28.3%;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增长60.4%,对俄出口货运量位居全国第二,外向型经济活力加速释放,成为区域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9月28日,沈白高铁将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延边迈入“高铁时代”。未来,随着长图铁路提速改造等项目的推进,延边将全面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实现与长春、沈阳、北京等核心城市经济圈的高效连接。
高铁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带来了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集聚。延吉、珲春等中心城市正逐步发展为东北亚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人流集散中心,为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和文旅消费提供强大支撑。数据显示,近年来高铁沿线城市招商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长,区域吸引力持续增强,要素集聚效应初显,为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依托口岸开放红利与交通条件改善,延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能源、跨境电商、文旅康养为主导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日益完善,吸引一批韩日俄企业入驻;延吉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吉国际空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图们江区域重点培育冰雪经济和跨境旅游,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同时,延边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色优势,推动朝鲜族文化、民俗旅游与现代消费融合,打造“延边味道”“延边制造”品牌矩阵,助力本地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延边经济延续高质量发展态势,工业增长势头强劲、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延边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3亿元,增速9.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46.3%,释放出市场信心回暖的强烈信号。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上半年完成482.4亿元,增速领跑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
“口岸+高铁+产业”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系统集成、协同联动,形成“通道带动物流、物流催生产业、产业反哺开放”的良性循环机制。
例如,高铁开通后,延边的新鲜农特产品可实现24小时内直达京津冀市场,极大提升附加值;跨境电商依托口岸通关便利,实现“买自东北亚、卖向全中国”的跨境流通格局;各类产业园区凭借交通与政策双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链转移,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专家指出,这一融合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边疆地区长期面临的“边缘化”困境,探索出一条以内陆沿边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具有示范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中俄共建“滨海1号”“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通过公路、铁路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沿海港口相连。“一带一路”向北延伸步伐加快,延边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作为连接东北亚各国的重要支点,其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延边州通过持续深化“口岸+高铁+产业”三位一体发展策略,有望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书写新时代边疆振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