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主要举措与做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安图县将林地清收还林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各乡镇、部门一把手负责,政府督查办定期督查的工作体系。实施8位县级领导分别包保8个乡镇,县直69个部门领导包69个重点村,包点干部包户的责任包保体制,组建了15个工作组常驻乡镇、村屯进行业务指导。县政府和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进行绩效考核,实行常态化管理。先后召开8次县级会议进行调度部署,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为确保完成还林任务,安图县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参与还林各项工作中,纪检部门对照还林任务和还林进度,与还林进度缓慢的乡镇领导谈心,与有耕地的乡镇、村屯党员干部谈话,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确定最后还林期限,充分发挥了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保障职能。
二是全方位宣传发动,确保动员引导到位。通过采取网站、电视播放,发送短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辆以及与村屯召开联席会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宣传清收林地的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清收还林及林地保护的认识。同时成立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宣讲团,到各乡镇进行林业政策法规宣讲,让百姓及林业大户知法懂法守法。截至目前,共制作宣传条幅300余个、标语2000余条、录音带150盒,发放宣传单4万余份,电视滚动播出600余次,制作专题片2个。为确保省州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安图县还利用农村工作会、森防会、重点工作调度会等全县性会议,将林地清收工作作为必讲内容,对乡镇、部门宣传动员,充分认清做好林地清收还林的重大意义,确保高质量完成省州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是扎实开展清查,确保调查摸底到位。安图县连续三次组织乡镇以及农业、国土、畜牧、林业等部门,结合森林资源档案和耕地台帐,通过实地勘察、调查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县范围内侵占蚕食和对外承包、工资田等用于耕种的林地,逐林场、逐乡镇、逐村屯、逐地块进行拉网式清查,并采用GPS实测面积,绘制图纸,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结合基本农田确权认定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明确四至边界,签订地块认定书。在具体调查过程中,该县采用了“对比法、实测法、重点地块排查法、入户调查法”四种方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截至目前,清查工作全面完成,共核实流失林地面积14386公顷,共涉及全县8个乡镇、7个国营林场、103个村组,落实6549个地块,现已清理回收面积8558公顷,全部地块定点成图,合成林地清收还林一张图,共签订林地确权书及还林协议4823份,还有1948个地块由于找不到人、出国打工、拒签等原因尚未签订,预计年末完成。
四是强化指导验收,确保植树造林到位。为确保还林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安图县在去年的还林工作中,造林苗木实行集中采购和农民自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林业部门技术把关、乡镇统一协调、村屯自主选苗、农民代表监督的办法,既保证了苗木的数量和质量,又保证了苗木的价格合理。认真抓好造林技术指导,利用乡镇造林现场会,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村干部、护林员、造林大户、农民代表进行全面培训。在造林期,县政府定期调度造林工作进度,分管领导经常到实地进行检查,派驻15个工作组到乡镇、林场进行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造林结束后,在乡镇和国有林场自查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组成6个检查组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通过严把设计关、苗木关、栽植关、验收关,造林工作成效显著。
五是细化工作任务,确保还林成果到位。2016年,为确保林地清收还林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下发了《林地清收还林攻坚实施方案》,明确利用三年时间完成还林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了工作责任。截至目前,安图县三年完成清收还林3554公顷,2016年上级下达任务1000公顷,完成1618公顷,完成率161%,其中经济林298公顷,共签订还林合同2460份,完成14、15年补植补造774公顷。
六是统筹规划,齐头并进,确保县林业局、森工局还林工作同步推进。在清收还林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规划,与森工局同步安排部署,宣传发动,同时成立还林协调小组,做好在森工施业区内林农的思想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在森工局向县里提出困难时,政府第一时间提供援助与支持,确保同步完成还林任务。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安图县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全面实施生态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理念,根据“保护、和谐、发展”的工作方向,将林地清收与林业经济发展、基地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民还林积极性和综合效益。
做法一,林地清收还林与发展林业经济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在栽植乔木林的基础上间作蓝莓、苹果等经济林,实现长短结合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全县实行乔灌混交、用材林与经济林间种面积达到了298公顷,实现了以短养长,提高了林地的产出能力。
做法二,林地清收还林与林产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使林业资源向大户集中,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例如万宝镇的永富村19户农民就采用这种模式,建设了一个18.6公顷的蓝莓基地。
做法三,林地清收还林与发展集体经济相结合。提倡股份制经营模式,通过采取“双方自愿,利益分成”的方式鼓励国有林场、村集体与周边农民合作,大力发展绿化大苗基地、蓝莓基地,实现集体(国有)、个人利益共享。以此模式国营大沙河林场形成了单片54公顷的蓝莓基地,全县2015年蓝莓和大榛子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78公顷,全县建立了14个苗圃和绿化大苗基地,面积达到了31公顷。